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记者费权 通讯员刘愉 李凌雪)“先把材料正立、竖放在扫描仪上,然后点击‘PDF立案扫描’,再双击‘两状’程序选择对应案由即可初步生成要素式文书。”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内,立案庭负责人正指导徐女士使用“两状”应用程序。

202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联合印发通知,针对民间借贷、离婚、劳动争议等11类常见多发的民事案件,制定表格化、要素式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简称要素式“两状”。

为了方便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准确表达诉求,让诉讼更便利、解纷更高效,硚口法院持续推广“两状”应用。如何让示范文本更加好用、易用、管用,有效提升诉讼服务规范化、便民化水平?硚口法院探索“两状”应用程序并投入使用。

“过去,当事人撰写起诉状等法律文书时,不仅要熟悉法律条文和格式要求,还容易因表述不准确、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增加沟通成本,耗费时间和精力。”立案庭负责人介绍,此次推行的“两状”应用程序能够通过智能化的要素识别技术,对授权委托书、送达地址确认书等材料进行扫描识别,快速、准确地生成符合要求的示范文本,既能让当事人省时省力,也有利于提高立案窗口的工作效率。

在近一个月试运行中,硚口法院安排干警指导操作并收集群众反馈意见,不断对系统进行调试和完善。目前,已有557件案件运用该程序生成起诉状。

随着示范文本应用的不断深入、案件类型的不断扩充,硚口法院将持续优化程序功能,以科技“引擎”驱动司法服务升级,让诉讼参与人获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诉讼体验。

编辑:谷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