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1日消息(记者 费权)“共同犯罪居多,这是环食药知体现出的特点,上下游、跨区域、线上线下的配合的犯罪特别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李春雷,在近日由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京都食品药品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食品药品环境知产犯罪治理论坛上表示。李春雷强调尤其要注意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深度融合完成侵权犯罪,这些假冒商家存在订单化生产,通过减少库存、规避打击,在执行时货标分离、夹带运输,加上跨境情况突出,提升了公安打击难度,“行业需要协同共治、多方参与,这里面新的犯罪手段,作为专业律师也要注意。”
第三届食品药品环境知产犯罪治理论坛现场(京都律师事务所供图 央广网发)
据悉,此次论坛聚焦“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治理”,汇聚众多专家学者,围绕行业热点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相关领域法治建设凝聚智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在谈及环境犯罪辩护时表示,当前环境犯罪制裁存在扩大化现象,且专业辩护律师匮乏,呼吁更多律师深入研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刘筠筠聚焦人工智能视域下算法推荐与平台责任问题,提出应明确算法推荐控制主体,根据侵权损害程度确定平台责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彬则对妨害食品安全管理行为进行刑法学思考,建议进一步探讨相关罪名的适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曾文远分享了食品安全生产中职业打假人问题,新的市场监管政策有助于规范打假行为、激发市场活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生导师孙树光围绕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的重难点展开探讨,强调了侵权行为认定和损失计算的重要性。
会议现场,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心与京都食药法律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协议,携手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法治发展。同时,京都食药法律研究中心重庆、上海、郑州分中心宣布成立,并聘请了新的专家顾问和研究员,为中心发展注入新力量。
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勇辉介绍,京都食品药品法律研究中心自2024年成立以来,已与多所高校开展合作。未来,中心计划刊发多部法律专著,如《药品企业行政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与合规》等,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理论支持。他还表示,今年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成立30周年,本次论坛是其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后续,京都所还将举办多场法律论坛,持续推动行业和社会变革。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