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费权)在3月6日武汉市举办的第八届 “普法网红” 暨 “我的普法故事” 短视频展示活动现场,10组基层普法人带着各自的普法故事亮相,为城市普法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一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年,如今已成为武汉城市普法的特色品牌,在城市的法治建设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武汉市举办的第八届 “普法网红” 暨 “我的普法故事” 短视频展示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2024 年,中共武汉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司法局联合发起了这场征集活动。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泛响应,167家单位和个人踊跃报名,报送了204个脚本。经过首轮筛选,20个脚本脱颖而出进入创作阶段,再经过线下评审和线上展示等多环节的严格评选,最终10组普法人荣获 “普法网红” 称号,另有10组获得优秀选手奖。

这些 “普法网红” 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故事紧扣民生热点,将法律知识融入工作日常。武汉市财政局的陆恺,通过讲述政府采购项目的全过程,从采购意向公开、需求审查会议,到采购人员坚守法律底线拒绝诱惑,再到中标结果公告,展现了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彰显了法治的威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程光、郑嘉璇则聚焦于常见的诈骗问题,分步解析了玄学诈骗的坑人套路。骗子们抓住用户的心理痛点“放饵”,以免费算命为幌子等待“咬钩”,再利用人们的害怕不安心理进行“收割”,最后销声匿迹。但在视频的结尾,来了个大反转 —— 骗子最终“落网”,接受法律的制裁,给观众敲响了防范诈骗的警钟。

10 组普法人荣获 “普法网红” 称号。(央广网发)

视频中的讲述者不仅有公职人员,还有交通、交管执法人员,以及幼儿园、小学、大学老师。他们来自武汉的不同地方,却都在一线践行着“谁执法 谁普法”的责任制。

蔡甸区人民法院侏儒山法庭庭长谢燕临的故事,就充满了温情与责任。侏儒山法庭位于武汉最西边的乡村,2023年11月,谢燕临刚到任不久,村里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就因天气原因遭受严重破坏。她和同事多次调查,通过公证审判落实了赔偿。之后,她发现农村合作社法律风险意识淡薄,便多次深入田间为居民普法。为了拍摄视频,一开始面对镜头紧张的她,在摄影老师和导演的鼓励下,放下顾虑,带着摄影师走进田间地头、鱼塘岸边和法治夜校现场。这些地方,都是她日常工作的场所。样片出来后,她和同事杨新辉都被深深触动,片中背着国徽去田间地头开庭普法的画面,正是他们真实的工作写照,也让她想起了“马锡五审判方式”,即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2023年底至今,她带领法庭干警走遍辖区5个社区、63个村,行程近三万公里,真正做到了“村村走,村村访,边执法,边普法”。

8 年来,“普法网红” 活动已培育出88名普法网红,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以讲座、社区活动、线上直播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和参与各类普法活动。这些看似渺小的普法宣传和人民调解行动,如同点点微光,却汇聚成了法治社会的温暖阳光,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提升着市民的法治意识,营造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普法网红”们一直在路上,未来,他们也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让法治之光更加明亮。

编辑:谷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